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工团学 | 校园动态 | 旧貌新颜 | | 教研天地 | 课题研究 | 相关专题 |
 
校长:江建闽

为学生搭建成才阶梯,为教师构建成长平台,为社会创建和谐校园。
中小学生守则
用户名:
密  码:
 
 
简论体验式学习
发布时间:2008-9-24 点击率:471

简论体验式学习 

方红 顾纪鑫

  提要  本文借鉴“体验经济”的启示,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概念,阐述了此教学理论在 语言学习中的特点及其运用,并就其与传统语言教学的联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语言教学

  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商品,“体验消费”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体验经济。已 经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所谓经济中的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 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才为主体,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商品是有形的,服 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语言教育界人士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能激发学 习兴趣、让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使语言学习者摆脱死记硬背的羁绊。笔者认为,若 能借鉴“体验经济”的启示,推出一种“体验式学习”,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 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也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 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 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 的语言活动。不难看出,以前的语言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 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 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 、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 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 握语言。生活中任何有刺激性的体验��如在蹦极跳中,被倒挂在空中飞速腾跃时所拥有的 惊心动魄的体验��都是终生难忘的。同理,体验式学习也会语言学习者带来新的感觉、新 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及其与传统语言学习的区别

  1.主动学习。在传统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 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 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 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 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 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 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 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3.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在语言教学中则表现为不了解在真实的环境下应该用什么语言最 适当、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是目前中国学生在英语等级考试中能拿高分。这也是目前 中国学生在英语等级考试中能拿高分,但始终摆脱不了“哑巴式英语”的原因所在。因此, 应该让学习者逐渐意识到语言学习是一个通过实践运用循序渐进的过程。脱离了语言的应用 ,语法就永远只是一堆僵化的字符,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从头脑里消失。体验式学习的优 势在于,它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语言的空间,使语言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 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

  4.虚实结合。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 语言情境之中。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情境化教学理念时应该对其保持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 度,意识到情境化学习不能只是让学生表演一些背得烂熟的情景对话小品。的确,模仿是语 言学习的必经之路,但更重要的是,不能忘记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 模仿,一旦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真实情境,就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在真实情 境下语言的灵活运用。所以,虚拟情境应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 学习者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语言空间中,而不是在一 种被安排好的系列活动之中,要让学习者对即将发和珠事情无法预料,而又必须马上运用所 学语言知识进行思考,作出反应,加以解决,从而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的深 刻的体验。语言的运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点,把语言体验与语言教学 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当教师正在上课时,一位迟到的学生走了进来,教师即可抓住这个 时机,创造一次供这位迟到学生参与的语言体验: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此时,学生 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句“I am sorry”可以搪塞过去的,而必须立刻运用所学语言就复 杂得多的情况加以解释、致歉并保证此类事情不再发生。此时,他会遇到选词、句型、语气 及语音语调,甚至言行举止的问题,并给以恰当的处理。教师可在体验结束后给予积极的评 价,让学生意识到准确运用语言的价值,从而适应今后可能碰到的更复杂的类似情况。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可创造更丰富的体验

  在美国,当消费者走进“雨林咖啡厅”,首先听到滋滋的声音,然后会看到迷雾从岩石中升 起,皮肤就会感觉到雾的柔软、冰凉,最后消费者可以闻到热带的气息,尝到鲜味,内心被 打动。“雨林咖啡厅”是连续使用五种感官刺激的成功例子。体验所涉及的感官愈多,就愈 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在完全没有电脑的学习环境中,必须以人工方式实现体验的设计和 实践,但即使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和教学热忱,哪有充足的时间去布置教学情境。即使教师有 充足的时间,目前的教学环境也不可能支持体验所需的完整物理环境。面对体验式学习理论 难以实践的困境,笔者认为,运用电脑是突破困境的方法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 参与学习过程的可能性。多媒体能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辅助,十分有利于增进理解, 唤起兴趣,强化记忆,加速学习者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多媒体的动画画面所展示的仿真环 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往一些需要教师反复指导练习、记忆的内容,现在通过一 些活泼的动画,栩栩如生的描述得以实现,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参 加与学习过程。其次,声音也是传播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语言教学更是离不开语音的训练 。计算机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 ,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也能为 我们提供其他感官刺激,给学习者创造出更逼真的体验。毫无疑问,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不 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保证向学习者提供有持续吸引力的体验。可以相信,越来越多的高质量 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将陆续问世,以满足计算机辅助语言对推陈出新的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已从重新转向重学,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体 验式学习的提出顺应了一趋势。

  参考文献

  [1] Joe Pine,Jim Giln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April 28. 1999

  [2] Larue Allen,John W.Santrock,1993 Learning and Memory,Psychology the Contex -ts of Behavior,WCB Brown & Benchnark Publishers,U.S. A,p123-175

  [3] 邱贵发.教学真实化与教学电脑化的理论.台湾:师大书苑发行:285�299

  [4] 王英杰.谈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几个转变.见: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65�176

  (摘自《高等教育研究》2000.2)
 

  5.教师素质的滞后性 这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准及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程度。一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可否认时下的教师素质比之这样的要求有些距离。这不是吹毛求疵或危言耸听,遍观今日教师之现状,不无感到敬业精神令人忧虑。靠“一根教鞭治天下’者有之;搞第二职业,如投身商海,做有偿家教者有之;人到心未到,出勤不出心者亦有之。凡此种种,无须一一;可见一些教师敬业精神的严重缺失。其二是一些教师业务水准的滞后。因为新形势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不少人只有单一的专业知识,而缺乏组织学生搞素质教育的其它相关素质。

  二、确认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

  解读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众多教师不难把握其流动不止的血脉。作为手里把握着祖国未来、民族前途的教师,无外乎要具备热爱教育、追求教育的内在的而非表化的敬业精神和较高层次的、较全面的业务能力。诚如《决定》所要求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1.必须具备树立远大理想及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念和通过参与教育的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现。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昭示我们,尽可能多地造就社会有用人才是教师的远大理想。也许,一个教师年轻时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而一旦担承教师这职能,就必须植根于教书育人这一基点之上。为收获理想之果,理当具备两种意识:参与意识,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如不少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你不能充当事外闲人,应当使出浑身解数,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以你的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你自己的一席之地;奉献意识,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要呕心沥血,今天仍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养尊处优本来就与教师无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质言之,当教师注定要有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不然,最好另择他路,否则就有充任“冒牌”角色之嫌。

  2.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事实上,我们中的一些人对“爱”的理解颇为狭隘,以为“严即爱”,上演一幕幕苗折花蔫之悲剧,更多的人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前者失之过度,后者流之肤浅。真正的爱,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而如此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悉心关照,不自恃过人、高居人上,应以兄弟姐妹式的、新朋故友式的,这样才能构筑师生之间的桥梁,收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效。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界定和标准,“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是封建社会教师心目中的人才;上名牌、读重点,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心目中的人才。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有的学校加班加点,频繁考试,加大学生课业负担;有的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尖子,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这样,难免培育出畸形“人才”,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言行举止很难与时代合拍。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呢?《决定》给了我们明晰而正确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完成这个宏大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以一模识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

  4.必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既然“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那么,新形势下的服务观务必是宽广的而不是狭窄的。过去一度受“智育为上”的支配,虽然我们一些教师也服务于学生,但只关照成绩较好的学生及其学业成绩,热心于一些学生,冷淡一些学生,造成人温自怨的尴尬局面。我们提倡的宽广的服务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二是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由此出发,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权重于服务育人。

  5.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形势,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当今的教师要想保住其“地位”,延续其职业,还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这些话都颇有见地。平心而论,我们许多教师已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失,也采取诸如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等措施,但人们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提高,而忽视知识的广度,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否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教师尚不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为何物,沿袭多年不变之教法。同样不可否认,科学走入校园,科技走近学生是早晚的事。因此,教师必须先行一步,必须认识到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可喜的是,许多教师放弃节假日休息,自费或投亲拜友学电脑。一个教育技术手段的革命正在蓬勃地、悄然地兴起。

  6.必须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素质教育给教师素质提出全新且全面的要求。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说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总之,我们不少人专得不够,何谈为博?为了拓宽知识面,承担素质教育这副重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补救措施,如开设音乐、美术、普通话、电化教学讲习班,程度不同地改变着教师知识水平的缺胳膊少腿现象,但历史的痼疾非朝夕之间能够痊愈,我们必须有打常规战、持久战的准备。就个人而言,当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一个顽堡一个顽堡的攻克;就主管部门来说,应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予以必要的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扎实有效地补好这一课。

  7.必须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决定》号召我们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迫在眉睫,不改不行,迟改也不行。众所周知,“一言堂”“满堂灌”“地毯式轰炸’等现象十分普遍,形而上学的诠解“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津津乐道的是某某学生考得怎样,闭口不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只字不提如何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甚至怨言四起。看来,教学方法的更新,首先,得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第三,尽快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被实践证明了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否则,教师的地位必然会发生动摇。倘若至此,必悔之晚矣。

  三、巩固自我地位的途径

  一要广施爱的甘霖 爱是教师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魔方,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生,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生,如此,则既无“误人子弟”之嫌,亦无被炒鱿鱼之虑。

  二要弘扬师德 古人从师讲求为人师表,当今的教师就更应如此。我们讲为人师表,以全新的视野看教育,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执着追求,精益求精,对自己不能低标准和低境界。要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多工作,少索取,甘做红烛,乐当人梯,真正实现属于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

  三要不断充电和补充营养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有人讲教师应是个“杂家”,言下之意,就是教师的业务知识必须全面,在新形势下这种要求就更迫切了。教文科的必须掌握点数理化,教理科的也应懂点文史哲,还必须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乃至音乐、体育、美术和劳技素质,否则就是只有健全身体而非健全头脑之人。

  四要增强自我涵养 学生是教师的上帝,不应当是应景之悟,必须溶入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学生有了进步,你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其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你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诱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总之,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你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Copyright©晋江市第二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晋江市池店镇池店村凤西区200号 邮编:362212 电话:0595-85983563 传真:0595-85927705
网站备案号:闽备09009374号